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9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0篇
社会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柯慧俐 《现代妇女》2013,(11):184-184,189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问题成为语言学研究的最新热点,大量学者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自的观点。这些观点大多集中在汉语文化语用结构、方法等方面,对具体实践操作层面尚需进一步探索..本文试结合实际教学.从对外汉浯词汇教学的角度切入来进行研究分析,论述何为“文化义”词汇及其在教学中涉及的具体内容,旨在对实践教学提出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顾颉刚《缓斋藏书题记》的丰富内容中蕴含的学术价值,一是,可见顾之藏书情况,祖传、购求、受赠是其藏书的主要来源,战祸、人祸、水祸则是散失的主要原因。二是,可见作者古籍整理研究之设想,如欲将贾服注与杜解、孔疏并读,作《左传析》;搜集纬书各家辑本,集录为一编;又欲把范家相《家语证伪》与孙志祖《家语疏证》合而刊之,以定王肃伪造之案等。其三,有些题记似目录解题,既评书又品人,或褒或贬简洁明了。其四,承载着顾先生的读书历程与情感生活。  相似文献   
13.
宋词次韵创作中,存在一首词被同时代多位词人次韵及异代词人超时空次韵唱和的现象,这类次韵作品的抒情内容与主题,多与原作存在一致性。文章认为群体化次韵与异代相次现象的产生,与次韵作者群体面临的相同相似人生境遇有关。从词史发展角度看,群体化次韵与异代相次形式的出现,不仅是词体文学创作形式上的新变,也反映了词体文学的抒情向表现社会意识形态领域靠拢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论陈师道词     
陈师道词艺术水平之高下颇有争议.贬之者称其用意太深,强回笔端,僻涩难解.褒之者则称其于小词最为擅长,笔力甚健.今检陈师道传世词作,不仅题材丰富,艺术精湛,其表现规避政治祸患,表达于当代政治人物美颂之情的作品,也以真实反映北宋党争政治环境下的文学生态,反映北宋后期词体文学创作变化的趋向,不仅有丰富的社会意义,更有独特的词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两汉时期,三辅地区陆续产生诸多豪门大族。其中右扶风郡亦豪门林立。而最著名者莫过于窦氏、耿氏、马氏、班氏。此四大家族皆于西汉中后期由北方各地迁入右扶风,逐渐形成累世公卿的豪门势族。他们皆有尚武的传统,并渐渐兼习儒学与其它学说。同时,他们皆曾贵为皇亲,权势熏天。他们之间既有亲密的交往与协作,亦有过尖锐的矛盾与纠葛。但是,总的说来,他们对两汉国家的稳定、社会的进步、边疆的和平和文化的繁荣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社会学学科对关涉精神生产(艺术生产)的社会行动的因果性意义的阐释功能,为我们采用"介入"路径反思和重构文艺学学科知识生产的社会学意义提供了根本性的学理依据。据此考察,新时期以来我们在文学史事件中经验、建构的学科知识,其真理意义和方法论意义并非自明的、静态化、无须重新验证的客观存在,相反,文学理论知识生产的意义恰恰在于文艺学知识群体对于社会实践的价值确证、因果诠释和情感再体验的行动中。这种基于沃勒斯坦"否思"认识论的视角,作为对认识论理性建构的一种"负的方法"的思考,引导我们重申文艺学"知识的不确定性"意义,也为学科知识形态的重构提供了现实的契机。  相似文献   
17.
晋政权南迁至隋统一天下260余年间,中国大地政出多门。以北方地区论,先后出现“五胡十六国”及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政权,其建立者除汉族外,更有匈奴、氐、羌、羯、鲜卑等少数民族。特殊的文化背景,形成了这些政权治下少数民族文学的独特风貌,然学界于此期民族文学之研究,迄今却甚为薄弱。言北朝文学,多以数位汉族作家为主,  相似文献   
18.
沈从文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辍文学而治文物,常被视为政治环境压抑作家创作自由的典型个例.实际上,<边城>已经耗尽了作者的"牧歌"曲谱,沈从文已面临"抽象的抒情"的困难.由于社会的动乱纷杂,再加之沈从文身份由"乡下人"到"土绅士"的转变,他已经难以保持明澈恬淡的心境来建构湘西的"人性小庙".<长河>的未竟,除了国民党书刊审查制度的外因,"牧歌"文体和"史诗"文体之间的冲突,应该是其断章难以为继的主要原因.这种冲突一直持续到1971年沈从文"地下"写作长篇章回体小说<来的是谁?>.这篇有意避开主流意识形态影响的"家族史兼地方史",也以只完成楔子而告终.从新近发现的长篇残稿<来的是谁?>,追溯沈从文<边城>以后的创作,发现沈从文<边城>之后,一直纠缠在文体僭越的困惑之中.在20世纪60年代关于张兆和堂兄张鼎和的长篇革命历史小说搁浅以后,沈从文觉得自己难以完成从"牧歌"到"史诗"的转变,而这一时期他的文物研究影响却逐渐扩大,他最终把文物研究当成后半生的职业.因而沈从文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辍文学而治文物,并不是斩钉截铁式的突然完成,这个艰难的转向过程,一直持续到1971年写<来的是谁?>.  相似文献   
19.
佛经中的“目连故事”情节丰富、想象奇诡,其类型主要有四种:飞行,斗法,上天入地,地狱救母.通过对敦煌《降魔变文》和《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目连故事和救母故事以及六朝志怪小说进行对比分析,认为佛经故事在传入中土后经过有意筛选,附会一定的宗教信仰模式,至唐代变文完成了本土化转变.经变故事的情节并不局限于原有佛经故事,而是融合不同故事情节,形成搬演时生动曲折的效果,更具故事性和宗教感染力.  相似文献   
20.
在张衡诗赋创作中,文体形态的新变极为突。就赋而言,其新变体现在:句式之变化;诗、赋、骚结合之新体式;抒情小赋之开拓;言情赋之滥觞以及七体之至思五个方面。就诗歌而言,其四言、五言、七言均体现出汉代文人诗的新特色,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汉代学术思想剧烈交变的历史背景下,张衡诗赋创作所具有的标界性的承启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